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體育結冰教案篇一
活動目標:
1、增強快速奔跑的能力,提高追逐中的應變技能。
2、加強平衡和協調能力,激發對體育游戲的興趣。
活動準備:
場地、幼兒分兩組圍成圓圈、手帕兩塊。
游戲規則:
丟手絹時不能往后看玩法:
玩時,眾人圍圈向內坐,選一人拿手絹在圈外繞行,邊走邊與眾人一起唱:”丟、丟、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邊,大家不要告訴他,快點快點兒抓住他,快點快點抓住他!“行進中,悄悄將手絹丟于一人背后。如果此人發現應立即撿起手絹追逐丟手絹者。若追上,丟者需重丟;若追不上或丟者轉一圈仍未被發現已將手絹丟下,則罰被丟者站在圈中唱一支歌或表演一個節目。然后,輪換再來。
活動反思:
我們班的在這次體育游戲中還算比較乖,所以游戲進行的也比較好,孩子們也很快樂,都吵著要玩,上完課后我也很滿意,回味著剛才上的課,游戲的過程中,有一些孩子往往只把手絹丟給自己的好友,這就給課堂帶來了不和諧的因素,造成孩子們之間的不團結,以后要注意多強調幼兒遵守游戲規則。
大班體育結冰教案篇二
1、讓幼兒能夠愉快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從運動中受益,體會合作游戲的快樂。
2、在學習玩輪胎的基礎上,進一步練習輪胎的多種玩法,發展幼兒的綜合能力和運動技能。
3、培養幼兒對玩輪胎和體育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活動準備
充分寬裕的游戲場地,輪胎若干,平衡木兩個。
活動玩法
(1)滾輪胎:將幼兒分成兩隊,每隊4——6名幼兒,每名幼兒一個輪胎,兩隊同時開始滾輪胎,幼兒雙手扶輪胎沿線向前滾動輪胎,走到平衡木時,幼兒要將輪胎滾上平衡木,直至終點。
(2)鉆輪胎:幼兒分成兩組,進行鉆輪胎游戲,兩名幼兒手扶輪胎,兩組幼兒一個接一個的鉆輪胎,進行比賽。
(3)跳輪胎:青蛙跳,將輪胎擺成兩直排,大家從第一個輪胎圈里跳到地面,再往第二個輪胎圈里跳。
(4)走輪胎:將輪胎擺成大圓形幼兒越圓形隊伍,(成一定間隔后面向圓心站好,老師隨意指定幼兒從圓形輪胎的間縫中走一圈,回到原來位置,以速度快的幼兒為勝。
規則
(1)滾輪胎時,輪胎要挨地滾動,尤其在平衡木上滾動時,要注意保持平衡,不能讓輪胎掉下來。
(2)鉆輪胎時,幼兒不能把輪胎碰倒。
(3)跳輪胎時,要求幼兒半蹲、兩腿彎曲,兩手臂用力前后擺動,起身向前跳躍,全部幼兒跳過所有的輪胎才算完成。
(4)走輪胎時,必須按照蛇形路線走完一周回到原位置。
大班體育結冰教案篇三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材料應來源于生活,體育活動中的器材也應如此。竹梯和輪胎,都是孩子們身邊熟悉的兩種器材,因此我們選擇了這兩種器材組合的方式設計了本次活動。
縱觀本次活動,設定的目標基本達成,活動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孩子們的平衡能力,還鍛煉了孩子們的勇敢精神和合作精神。接下來,我重點從活動設計和活動取得的`成效兩方面進行仔細地分析和反思。
一、幼兒自主組合竹梯和輪胎,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
竹梯的玩法多種多樣,晨間活動或游戲活動的時候孩子們都在玩,有一定的經驗,所以我提供給孩子們竹梯和輪胎,讓他們自由合作著組合。在他們組合的基礎上進行活動,不僅進一步提高孩子們的興趣,也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的理念。
二、充分挖掘材料的功能和價值,促進幼兒身體動作的協調發展。
其實,在所有的運動中,協調能力是基礎。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們充分挖掘了器材的價值功能體現,主要體現在輪胎的運用上。
剛開始,輪胎只墊在竹梯下面,幫助提升高度、增加難度的工具;接著,輪胎又出現在游戲《小飛機運果子》的游戲環節中,作小土坡,不僅豐富了游戲的情趣,同時也鍛煉了幼兒的跑、跨能力,跨越輪胎發展了幼兒身體的協調性和動作的靈敏性;最后輪胎又出現在放松環節,作小船,是幼兒放松、休息的一個有趣的工具。
三、創設挑戰性的運動環境,進一步激發幼兒的興趣。
體育運動應充分體現野趣、情景化、挑戰性和規則。
對于大班幼兒來說,創設各種主題情節游戲、營造競爭氛圍的挑戰性運動環境,能激發幼兒積極探索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愿望,更能激發幼兒從被動轉為主動的參與,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挑戰性。
前面幾次研討,我們都是以斜坡式出現,但高度不是很高,難度不夠大,孩子們覺得比較容易,滿足不了他們想挑戰的欲望。所以這一次,我試著在平面上逐一增加高度,即一層、兩層逐漸增高。對幼兒來說就充滿了挑戰性,激發幼兒的興趣。
從孩子的能力看,大部分孩子在一層竹梯的嘗試中都獲得了成功,但在兩層竹梯上,有部分孩子們就出現腳發抖、搖晃的現象,但經過我們交流之后,總結出了穩走竹梯的辦法:兩手伸平,想小飛機一樣;一步一步慢慢走。再一次嘗試的時候,大部分孩子就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四、體育活動中,教師同樣要關注到幼兒的個別差異。
這是本次活動比較欠缺的地方。
有些幼兒平衡協調能力非常好,在一定高度上走竹梯,不僅穩而且速度也很快;但有些幼兒即使用了正確的方法,也還是晃來晃去,這就體現了幼兒的個別差異。
其實在活動的最后一個難度提升環節,我們可以針對幼兒出現的個別差異性問題,設置不同高度、難度的竹梯,供幼兒自主選擇。這樣就可以使平衡協調能力強的幼兒再次挑戰,體驗更大的成功;而平衡協調能力弱的幼兒呢?可以再次嘗試練習,等難度低的竹梯嘗試成功以后,再去嘗試難度更高的,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發展!
相互研討活動,其實是一種很好的磨課形式,任何有質量的活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在實踐、觀察、反思、調整、再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去完善。
大班體育結冰教案篇四
活動目標:
1.能用穩定的方法走竹梯,發展幼兒身體的平衡能力。
2.能自主組合竹梯和輪胎,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
3.體驗體育活動帶來的樂趣。
材料準備:
1.竹梯、輪胎、塑料蔬菜、籃筐。。
2.事先有玩竹梯和輪胎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導入。
幼兒聽從老師的口令進行列隊練習做熱身運動。(齊步走——立定——向右轉——向右轉——向左轉——向左轉——向后轉——向后轉——以第二、第三、第四為中心向中間靠攏,散開;變兩隊——變四隊)
二、幼兒自覺組合兩個輪胎和一架竹梯,并探索兩種走竹梯的方法。
1、師:今天,我給你們兩隊的小朋友都準備了竹梯和輪胎,你們準備怎么玩?
2、幼兒想辦法自由組合輪胎和竹梯。
3、教師評價幼兒共同搭的小竹橋,并請幼兒到小竹橋上面去走一走。
4、幼兒走竹梯,教師觀察指導。
5、小結:走的兩種方法(踩在竹梯中間走和旁邊走)
輔助提問:你是怎么走的?
三、幼兒自由組合4個輪胎和一架竹梯,進一步探索穩走竹梯的方法。
1、你們真會動腦筋,再獎勵你們每隊兩個輪胎,再去玩一玩。
2、教師評價幼兒的再次組合后,請幼兒用剛才兩種走的方法嘗試走新的竹梯。
3、幼兒走,教師觀察。
4、提出問題:剛才我發現有些小朋友在走的時候,身體晃來晃去,很不穩,但有些小朋友走得卻特別穩,請他來試一試,看看他是怎么走的。
5、小結:
不管你是在中間走還是兩邊走,都要把手伸平像小飛機一樣,這樣就可以幫助我們的身體保持平衡,再記住一點,千萬別急,等腳踩穩了再繼續往前走。
6、用剛才說的方法,請幼兒再次嘗試。
四、感受成功的喜悅。
綜合訓練動作技能,在競爭中體會成功的喜悅。
1.教師介紹游戲玩法
指導語:“你們真厲害,學會了穩穩的走竹梯。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游戲!小飛機運果子!
游戲方法:用剛才穩穩的方法走過小竹橋,然后跨過“小土敦”(輪胎布置)。運一個果子,從旁邊跑回來,到隊伍的最后。
2.幼兒游戲。
3.教師小結比賽情況和比賽中出現的問題。
4.再次增加難度,教師在一頭再加一個輪胎:
果子也想乘著你們的小飛機過一過小竹橋,現在我再給你們增加一點難度,請你們來挑戰一下。
5.幼兒再一次游戲。
四、放松運動
1.一人一個輪胎小船,躺在上面做“劃船”等動作。
2.師幼一起收拾并整理好各種活動用具。
大班體育結冰教案篇五
活動主題的選擇游戲是幼兒童年生活不可缺的一部分,已是孩子童年的快樂、自由和權利的象征,豐富多彩的游戲不僅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而且能增長幼兒的知識,發展智力,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童年的歡樂,這個民間游戲是一個集體游戲,可以全班幼兒一起由教師帶玩,也可以幼兒自由組合。我班幼兒反應能力,自控能力差,這個游戲可以鍛煉幼兒靈敏性,快速反應的能力及幼兒自控能力同時鍛煉幼兒大肌肉群的發展,所以我選擇了這個游戲。
【活動目標】
1、鍛煉幼兒靈敏性快速反應能力及自控能力。
2、鍛煉幼兒大肌肉群的發展。
3、學習遵守游戲規則。
4、體驗合作創編游戲的樂趣。
5、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活動準備】
手絹
【活動過程】
一、教師組織幼兒做熱身活動,集體幼兒做拍手操。
二、游戲《丟手絹》。
1、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撒開手蹲下,選一個幼兒手持手絹。
2、持手絹幼兒,沿順時針或逆時針繞著小朋友走,圈上的幼兒一起拍手唱:”丟、丟、丟手絹",輕輕地放到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訴他,快點快點抓住他,快點快點抓住他,快點快點抓住他,(唱到輕輕地放到小朋友的`后面時拿手絹的幼兒將手絹悄悄地放到圈上某一個小朋友的身后)唱到:快點快點抓住他時,如果被丟給手絹的幼兒還沒有發現自己身后手絹,丟手絹的幼兒就要捉住他表演節目或背誦兒歌,若在唱的過程中幼兒自己發現了手絹,就要拿起手絹,快速追逐丟手絹的幼兒,若追上就要請丟手絹幼兒表演節目,若追不上,兩人交換位置,游戲重新開始。
3、幼兒重復游戲。
4、活動結束時教師與幼兒一起做放松練習。
【活動反思】
本節課主要是引導幼兒體驗與同伴一起做游戲的快樂。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要想在集體中玩得高興,大家必須遵守規則,我們組織玩“丟手絹”的游戲。在這之前我用了一節課教唱《丟手絹》,由于歌詞簡單又朗朗上口,孩子很快就記住了。
上課之前,我把孩子們集中在一起,告訴他們今天我們要玩一個好玩的游戲,但我們要先聽一首歌,他們很快就猜出這首歌是《丟手絹》,我們一起將這首歌復習了一遍,就準備開始游戲了。我先將幼兒帶領到了活動場地,讓他們圍成一個大圈就地坐下,但是好像對他們來說有點困難,在組成大圓的過程中花了很長時間,好幾次圓都斷開,最后終于完成了第一步。在講解游戲規則后,我和李老師一起示范了一下,之后就請幼兒開始進行游戲了。游戲沒有我所期望的那么順利,我便請會玩的小朋友進行示范,大家玩的很開心看的也很開心。之后,我就采取了自愿制請想參加游戲的小朋友來進行丟手絹,游戲進行的很順利,后來連開始沒有想參與的小朋友都主動參與到了游戲中來。可是時間不夠了,我們只好以一起唱《丟手絹》結束了游戲。
這節課上的沒有預想的那么順利,有以下幾個問題:
1.組圓花了很久時間;
2.幼兒難以理解游戲規則;
3.時間不夠充足以至于不能所有小朋友都不能做“丟手絹”的小主角。
針對以上幾個問題,我覺得在上這種類型的課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2.要幼兒理解游戲規則,不僅要講解示范,還要有練習;
3.盡量爭取時間,讓所有小朋友都能參與進來。
小百科:手絹最初由頭巾演化而來;也叫手帕,隨身攜帶的方形小塊織物,用來擦汗或擦鼻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