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游子吟讀后感篇一
《游子吟》是孟郊寫的一首詩,我很久以前就讀過它。可是每當我讀起它,心中總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我的心中總是被隱隱地觸動,常常無法平靜下來。
母愛是多么偉大啊!這首詩講的就是兒子要遠游離家時的場景。慈祥的母親穿針引線忙個不停,兒子要出遠門了,母親趕緊把衣服縫。臨行之前縫得密密的,只是怕孩子遲遲不能回到家中。誰說小草赤子的心,能報答陽光母親的恩。
是的,母親對兒女的關心愛護是無微不至的,孟郊選取了一個看似平常而飽含常情的臨行縫衣的場景,不僅寫出了慈母將出遠門的游子細針密線縫制衣服的動作情態,顯得十分真切感人,而且寫出了母親的內心世界。她之所以要細針密線,縫得結結實實,是擔心孩兒遲遲不能回來。面對樸素而又偉大的母愛,詩人用了最后一句,說明了寸草之心的兒女,無論如何也無法報答像春天和陽光那樣廣博而溫暖的母愛。
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每天一大早起來為我做飯、疊被、梳洗;晚上一下班顧不上吃飯就先給我檢查作業、練習;我小時候一次生病住院,媽媽連續兩天兩夜沒合眼,精心照顧呵護我;當我未能考好傷心時,媽媽安慰我、鼓勵我……這點點滴滴的愛,一幕一幕在我腦海中劃過,讓我心中無限感激,此刻,我只想大聲地說:“謝謝您,媽媽!”,“媽媽,您辛苦了!”“我愛您,媽媽!”
游子吟讀后感篇二
今天,我學習了古詩詞《游子吟》,這首詩深深地打動了我。
母親用手中的針線,為長途跋涉的兒子沖出了衣服。出發前,一根針被縫在一起,怕兒子回來晚了衣服受損。但是有多少愛情有一寸長的草,可以支付太陽的光?古詩敘述母親為即將出門遠行的兒子縫制衣服,贊美偉大的母親。這首詩讓我想起了我的母親,她就像一支蠟燭,永遠燃燒著自己,為我照亮前方的路,讓我可以安全前行;她就像紅色的太陽,給我溫暖。小時候還在學走路,站不穩。我想讓我媽媽到處跟著我。而且我不聽話,到處亂跑,把我媽的心都拍得砰砰直跳,怕我掉下去。我哭的時候,媽媽會想盡一切辦法逗我笑。
以前我一直覺得媽媽的愛是沒用的嘮叨。總是這樣。一大早,我還在床上睡覺,起床。當時是六點鐘!我從睡夢中醒來,揉了揉惺忪的眼睛,聽到媽媽嘮叨的聲音。我明白了。我穿好衣服了。哦,我的衣服翻了個底朝天。脫下來換一下。所以我服從了媽媽的意志。我上學的時候,我媽給了我兩塊錢。我接過來,拿起書包就跑了。后面傳來媽媽嘮叨的聲音。上課認真聽講,不要小動作,路上小心我媽還沒說完,我就大聲說:哎呀!別爭論了!我煩死了!然后摔門。看完這首詩,我知道我錯了。我媽之前對我的嘮叨不是討厭,而是出于對我的關心。
游子吟讀后感篇三
我很喜歡古詩,尤其是唐代孟郊寫的那首《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詩描寫了母親為即將遠行的兒子趕制衣衫,擔心兒子常年不回來,針腳細密,縫的結結實實。還把母愛比喻像三春的陽光對小草(兒女)的哺育,是無窮無盡的。
詩歌語言生動,樸素,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我每次讀起來都有不同的感受,也有一些切身的體會。
記得這學期開學時的一天早上,媽媽讓我把毛衣穿上,我很不高興。媽媽見我不聽話,便耐心的對我說。今天外面變天了,很冷,但我還是不愿意,跟媽媽頂起了嘴。最后在媽媽的命令下,才不得不穿上了毛衣,生氣地走出了家門。一陣冷風吹過,我縮起了脖子,心想:“真冷啊!多虧多穿了一件毛衣,媽媽太好了”!剛才的怒氣也沒有了,媽媽對我的照顧真是無微不至呀!我以后要多聽媽媽的話。
《游子吟》讓我們知道了母親對我們的'愛是最偉大的,也是我們作為孩子無論如何也報答不完的。所以我們現在要多體諒父母,關心父母,向《弟子規》所要求的那樣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來回報父母對我們偉大的愛。
游子吟讀后感篇四
可是以前我卻沒能從這些平凡的.小事中感受到媽媽的愛。現在我懂了,正是平凡而又偉大的母愛使我們的生活洋溢著芬芳。這平凡而深邃的母愛,需要我們用真心和時間去體會。
讓我們以無比的感激化為孝敬的實際行動來報答母愛吧
游子吟讀后感篇五
孟郊的游子吟從古至今一直被人們廣為傳誦,"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兩句更是家喻戶曉,耳熟能詳。
這首詩講的是:慈愛的母親穿針引線,手中托著兒子時常穿著的衣服。母親為即將遠行的兒子細細地縫補衣服,擔心背井離鄉的兒子遲遲不歸。像小草一樣的兒女即使用一生的情誼,也無法報答有如春暉一般偉大的.母愛。也就是說父母的恩情深重,作為子女的我們難于報答。作者幾句平實而又強有力的話語連接著兩顆心。首詩為什么幾千年來被人們廣為傳誦呢?我想,有很多人沒有思考過。因為這首詩不僅表達了詩人對母親的感激和熱愛之情,還表達了詩人懂得怎樣體貼愛護母親`懂得母親對自己的恩惠今生已無法報答。
如果我能像詩人的一半我都會樂不思蜀,能理解父母養育自己的不易,辛辛苦苦把我們拉扯大,供我上學。孝敬長輩,不僅是我們應盡的責任,更是可以看出一個人的道德品質,一個孝敬長輩的人,才能好好學習。
有人說,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就是金錢,可我說母愛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金錢也莫過于此。它能比得上偉大無私的母愛嗎?在有生之年愛護我們的母親吧!這才是美的開始!
游子吟讀后感篇六
母親,一個十分偉大的詞。
游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的作品,它在述說母愛的.偉大,以及勉勵我們要多孝順父母。
父母的愛是無所不在的,像我媽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從小就有過敏,媽媽總是無微不至的照顧我。有一天傍晚,我和妹妹玩得太瘋,引發了氣喘,到了晚上情況惡化,媽媽才發覺,連忙把猛咳的我載到醫院去。
到醫院后,醫生先教媽媽如何幫我拍痰,再讓我打點滴;打完點滴已經凌晨三點多了,媽媽拖著疲憊的身軀載我回家;這時,我突然覺得好幸福,竟然能夠擁有那麼照顧我,那麼愛我的媽媽。
父母全心全意的養育我們,我們應該孝順一點,讓父母開心。例如:自動自發的把功課完成,常常幫父母做家事,分擔父母的辛勞……等,這些對我們來說,都是易如反掌的事情;讓我們做個孝順的好孩子吧!
游子吟讀后感篇七
詩歌是詩人表達自己的感情一種方式,透過詩歌,我們可以看到詩人內心的世界,可以懂得詩人想要表達的感情。每一首詩其實都是經典,都值得我們去思考,去回味,去感悟,當你讀懂了一首詩,你會發現原來詩人要告訴我們的有這么多!
每每吟誦它,我的腦海中仿佛就出現了這樣一幅畫面:英氣勃發的兒子坐在簡陋的茅屋里讀書。不遠處,滿頭銀發的老母親正埋著頭,弓著背,在一盞微弱的豆油燈下,為即將遠行的兒子縫補衣服。那密密麻麻的每一針,都蘊含著母親對兒子無比深沉的愛。每一線,都代表著母親對兒子的的真摯的情。這濃濃的母愛,全都傾注在這一針一線間。母親與兒女情深似海,而母親那無私的愛,作為兒子何時才能報答呢?正所謂“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母愛不僅是無私的,母愛更是偉大的.!母愛如水,是那么清涼;母愛如雪,是那么潔白;母愛如雨,滋潤著顆顆幼小的心靈;母愛如陽,用自己最樸實的愛把幼小的生命照耀;母愛如風,輕輕撫摸著個個可愛的小臉蛋。母愛如四個季節,在春天把愛播種,在夏天把愛培育,在秋天把愛收獲,在冬天把愛貯存。母愛是春天里的太陽,照耀祖國的花朵;母愛是夏天里的雨,“澆滅”了炎熱,帶來了涼爽;母愛是秋天里的大樹,結滿了豐碩的果實;母愛是冬天里的一把火,點燃了冬天里的激情!
我讀懂了這首詩,從中得到了感悟,讓我回味無窮。希望你們也能用心去讀這首詩,從中獲得自己的感悟,懂得更多道理!
游子吟讀后感篇八
晚飯過后,我和媽媽一起讀了一首詩,詩的名字叫做《游子吟》。
那一句句樸實的詩句是我感動心扉,我一下子沉默了,不由得看了看身邊的'媽媽。媽媽每天為我操勞,早早起床為我做飯,風雨無阻地送我上學,接我放學。記得我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在放學的路上,經過一個大溝,只有一個狹小的空間讓我們通過,媽媽把我抱到對面,自己卻失去了重心,掉進溝里,把腳脖子扭傷了,別人把媽媽拉上來的時候,他已經疼的滿頭大汗,卻還忍著疼安慰已經嚇哭的我···那一刻,我才終于知道媽媽的愛有多么偉大,媽媽就像一根蠟燭,為我付出了他的一切。沒有媽媽,我就無法長大;沒有媽媽,我就不能成才;沒有媽媽,我就沒有溫暖的家。
想到這里,我把這首令人感動的詩多讀了幾遍,并默記在心:“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想告訴媽媽,我這棵小草會一天天長大,長大以后報答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