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可以幫助教師有條不紊地組織教學活動,提供指導和參考。教學計劃的制定需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以下內容可能對你有所幫助。
人教部編版五年級落花生教學設計
《落花生》是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五單元課文。全文寫了姐弟幾個種花生,后來,一家人過收獲節。在收獲節上,大家邊吃邊聊,父親借花生的話題教育子女。孩子們從中受到啟發。根據課文的內容,教學時,我們可以順著課文原本的脈絡,也讓學生邊吃邊聊,同時,在邊吃邊學中,受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我結合學生的實際,設想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揭題解題:
師:同學們,吃過花生嗎?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新課文,出示課題:《落花生》,“落花生”就是“花生”的意思。作者許地山還曾用“落花生”作筆名寫文章。
二、初嘗花生,感知內容。
1、每一座位發下一袋鹽水花生。
2、同學們,發下的這袋鹽水花生同桌可以分來嘗一嘗。如果讓大家來寫寫花生的話,你認為可以寫些什么?(學生邊吃邊聊)。
3、交流小結:可以寫寫花生的外形、味道,花生的用途,對花生的.喜愛等。
4、那么,課文寫了些什么?用你習慣的方式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5、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引導板書: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學花生。
三、細嘗花生,生疑探究。
(一)學“種花生”部分。
2、主要解疑:我們付出了勞動,應該收獲,但是文中為什么寫“居然收獲”?
3、自主探究:可以自讀自悟,也可以與他人合作解疑。
4、交流點撥:一是因為我家后園是塊荒地;二是因為是我們姐弟幾個種的,我們年齡小,沒有經驗;三是因為收獲的時間短。(沒過幾個月)。
(二)學“吃、吃花生”部分。
1、自由讀,讀出疑惑。
2、著重解疑:
a、過收獲節時,為什么說“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
b、過收獲節時,我們談了些什么話題?我們僅僅收獲了花生嗎?
(對a問,隨機給學生補充當時作者家的情況,因為父親常年在外工作,很少和他們團聚,所以,對父親的到來,覺得難得。)。
解b問是課文的重點、難點。收獲節上,我們談論的話題主要是“花生的好處”。對花生最可貴的好處:“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向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币龑W生反復朗讀重點段,深入探究。
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引導提升幾個要點:
1、父親將花生的生長特點與桃子、石榴、蘋果的果實生長作對比,以突出花生特有的可貴之處,這并不是說桃子、石榴、蘋果沒有用處。
2、果實埋在地里還是掛在枝頭上是各種植物的生長規律決定的,跟好與不好沒有關系。
3、外表美也是一種美,不需要外表美的認識是不對的。但是,如果只講外表美,不用知識武裝頭腦,不提高能力和道德品質也是不足取的。在此基礎上,深入領悟收獲節上,我們不僅收獲了花生,還收獲了做人的道理。
(三)學“學花生”部分。
1、夜深了,收獲節過完了,讓我們一起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你還有疑問嗎?
2、解疑:父親的話為什么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以此進一步領悟課文。
3、拓展延伸,強化認識:作者許地山最后成為現代著名的作家、教授,這和他從小受到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
四、回品花生,豐富內涵。
2、交流深化。
五、走出課堂,嘗試研究。
通過多種渠道,搜集關于花生的各類信息,寫一份關于花生的綜合報告。
五年級《落花生》課堂教學設計
1.指名三位學生上臺寫下自己的姓名并說出名字的含義。
2.教師板書作者筆名“落華生”并請學生猜想它的含義。
3.教師把“落華生”改寫為“落花生”并介紹作者許地山。設問:許地山為什么把自己的筆名叫作“落華生”呢?以此導入新課。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正確,不添字,不漏字,不讀破句子。
2.同桌互讀,相互指正。
3.指名串讀,全班交流,說長論短。
1、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為什么以“落花生”為題,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
(聯系課后練習1)
(板書:種花生 收花生 嘗花生 議花生)
2、根據板書給課文分段
1.默讀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樣議論花生的好處的?
(姐姐說味美,哥哥說可以榨油,“我”說便宜,大家都喜歡吃,父親說花生最可貴的是它的果實埋在地里。)
把三姐妹說的花生的好處用上關聯詞說上一句話
(兩次。第一次把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作比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點進而說明做人的道理。)
(板書:花生 桃子 石榴 蘋果)
(1)讀一讀第一處議論,你是怎樣理解這段話的,學習小組討論。
(2)你是怎樣理解這段話的?四人小組討論。
(3)學生交流。
適時理解:a、花生好,桃子、石榴、蘋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東西都是好的',高高掛在枝頭的東西都是不好的。
c、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果實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d、父親認為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花生最可貴的一點是什么?你能用一個簡單的詞來概括嗎?(板書:藏而不露)
(4)讓我們帶著贊美的語氣來讀讀父親的話。
(5)父親向我們將花生藏而不露的品質是為了什么?出示父親的第二句話。
“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
父親的話是不是說不需要外表美?
(父親強調的是人要實用,要有內在的美。)父親的話我們明白了嗎?
出示“我”的話: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了?!?/p>
理解“體面”、“講體面”“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是怎樣的人?。
(6)你對作者的話理解了嗎?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講外表體面而對人沒有好處的人?結合實際,舉例說明。
1.在現代社會,你想做落花生那樣的人,還是想做蘋果那樣的人?為什么?請各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實話實說。
2.請想做落花生那樣的人上臺,想做蘋果那樣的人坐在下面,分成兩個陣營展開辯論,教師做主持人。
3.在充分辯議的基礎上完成練習。以“我要做那樣的人”為題寫一二段話,要求實話實說,有真情實感。
五年級語文《落花生》的教學設計
1、分清文章的主次。
2、分角色有感情一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對作者借描寫花生的特點,贊美其所代表的默默奉獻的精神,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難度。
一、復習導入。
1、課文按照什么順序記敘的?
2、哪些部分是主要內容?哪些部分是次要內容?
二、引導細讀。
1、自讀第二自然段,用你喜歡的方法讀懂它。
2、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
(把學習的時間,方法的選擇交給學生,做到自主學習。)。
過收獲節是誰提出來的?都有誰參加?在什么地方過節?
三、指導議讀。
1、自讀第三自然段至最后,畫出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看著通過閱讀都讀懂了什么?還不哪些不懂的問題?可以在書上做好標記。
2、四人一組討論疑難,組長記下本組不能解決的問題。
3、各小組長匯報各組的疑難,簡單的問題當場解決,重點問題提出后,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整理、歸并。
4、帶著這些問題閱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解決,然后把看書的見解拿到學習小組中研究討論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5、分角色朗讀。
(1)自由練讀,自由組合。
(2)分角色朗讀。
(3)評讀,品讀。
(4)賽讀。
(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一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變被動的接受學習為主動的探究學習,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讀、畫句子、質疑及討論、全班合作交流等形式來理解文章內容。這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習慣,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二是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通過互相啟發,共同探究,不僅讓全體學生有所發現,學有所得,而且培養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三是強調多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積累,體現了語文學科以讀代講的特點,朗讀形式也注意多樣化。)。
6、小結。
歸納本課的閱讀方法,進行相關的寫作指導。
四、指導背誦。
1、你喜歡文章的哪一段?想用什么方法背下來?
2、當堂背誦。
(指導背誦,既達到了積累語言的目的,又落實了課后練習,減輕了學生的課后負擔。讓學生用自己的背誦方法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體現了教學的民主,使學生擁有更多的自主權。)。
五、實踐活動。
請同學們閱讀一體許地山的作品,并交流讀書的感受。
人教部編版五年級落花生教學設計
《牛郎織女》是一個古老的民間故事,這篇課文由葉圣陶先生根據民間故事整理。本文主要講述了苦孩子牛郎與老牛相依為命,在老牛的幫助下與天上的織女相識并結為夫妻的故事,表現了勞動人民對美滿愛情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牛郎織女》故事情節一波三折,從哥哥嫂子欺負牛郎、牛郎老牛親密相處、老牛夜里指點迷津、牛郎織女湖邊相會到牛郎織女歡喜回家,每一個情節都令人印象深刻;《牛郎織女》故事人物形象鮮明,勤勞善良的牛郎、心靈手巧的織女、知恩圖報的老牛,每一個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杜@煽椗饭适抡Z言生動活潑,短句、頂針句、反復句等,讓故事充盈著滿滿的生命力。這樣的故事,讓人百聽不厭,讓人百講不煩。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孩子們喜歡民間故事,愿意讀更多的民間故事,從而愛上民間故事;二是掌握復述故事的方法,學會創造性地復述民間故事。
人教版五年級教學設計落花生
1.指名三位學生上臺寫下自己的姓名并說出名字的含義。
2.教師板書作者筆名“落華生”并請學生猜想它的含義。
3.教師把“落華生”改寫為“落花生”并介紹作者許地山。
設問:許地山為什么把自己的筆名叫作“落華生”呢?以此導入新課。
二、自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正確,不添字,不漏字,不讀破句子。
2.同桌互讀,相互指正。
3.指名串讀,全班交流,說長論短。
三、給課文分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為什么以“落花生”為題,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聯系課后練習1)。
(板書: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
2、根據板書給課文分段。
四、學習重點段,明白道理。
1.默讀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樣議論花生的好處的?
(姐姐說味美,哥哥說可以榨油,“我”說便宜,大家都喜歡吃,父親說花生最可貴的是它的果實埋在地里。)。
把三姐妹說的花生的好處用上關聯詞說上一句話。
(兩次。第一次把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作比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點進而說明做人的道理。)。
(板書:花生桃子石榴蘋果)。
(1)讀一讀第一處議論,你是怎樣理解這段話的,學習小組討論。
(2)你是怎樣理解這段話的?四人小組討論。
(3)學生交流。
適時理解:a、花生好,桃子、石榴、蘋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東西都是好的,高高掛在枝頭的東西都是不好的。
c、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果實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d、父親認為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花生最可貴的一點是什么?你能用一個簡單的詞來概括嗎?(板書:藏而不露)。
(4)讓我們帶著贊美的語氣來讀讀父親的話。
(5)父親向我們將花生藏而不露的品質是為了什么?出示父親的第二句話。
“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
父親的話是不是說不需要外表美?
(父親強調的是人要實用,要有內在的美。)父親的話我們明白了嗎?
出示“我”的話: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了。”
理解“體面”、“講體面”“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是怎樣的人?。
(6)你對作者的話理解了嗎?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講外表體面而對人沒有好處的人?結合實際,舉例說明。
五、提供辯題練口才。
1.在現代社會,你想做落花生那樣的人,還是想做蘋果那樣的人?為什么?請各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實話實說。
2.請想做落花生那樣的人上臺,想做蘋果那樣的人坐在下面,分成兩個陣營展開辯論,教師做主持人。
3.在充分辯議的基礎上完成練習。
以“我要做那樣的人”為題寫一二段話,要求實話實說,有真情實感。
(整理資料還看到了這個,不知道是誰寫的,也有可能是被我改過了的,忘了,記得也開過這堂課,可教學設計實在不知道放哪了??各位將就著看吧?。?。
2.《落花生》教學設計與反思。
4.落花生教學設計與反思。
9.《落花生》教學設計兩課時。
10.小學生落花生教學設計。
五年級《落花生》教學設計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讀寫“居然、榨油、便宜、愛慕、體面、吩咐、分辨”等詞語。會用“居然”造句。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3、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讀課文,能正確抄寫第10自然段,能背誦課文重點語句。
4、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哪些內容是詳寫的,哪些內容是略寫的,并能初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能學習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寫法,試著選擇一種事物寫一寫。
1、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能學習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寫法,試著選擇一種事物寫一寫。
體會贊頌花生頑強生命力的語句。
2課時。
梅花、竹子歷來被中國人所喜愛,他們的清高、淡雅和堅貞往往被用來比喻有氣節、有骨氣、有靈魂的人。比如詩人鄭燮在《竹石》中描寫竹子: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以此抒發自己不畏磨難的錚錚鐵骨。比如陳慧英的《梅花魂》中外公說: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腰。他們就像梅花一樣!這些詩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看似狀物,實則是寫人,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這就是“借物喻人”或“借物喻理”。
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這樣的文章《落花生》,看看作者許地山是如何通過寫落花生來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的。
(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讀破句子,把課文讀正確。)。
1、學生朗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2、檢查朗讀,提示重點字詞的讀音與結構,如茅、榨、榴等。(要求會書寫,會組詞。)。
(要求:默讀課文,邊讀邊做批注。)。
1、你對課文哪一部分最感興趣?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入課文的學習。
2、集體讀第一段,了解種花生、收花生。重點體會“居然”一詞。
(1)讀出花生收獲后一家人的意外、驚喜。聯系生活,會用“居然”造句。
(2)種了就是想收的,為什么收了卻又說沒想到?沒想到什么?為什么沒想到?感悟、體會花生頑強的生命力。
過渡:(是啊,一次沒想到的收獲,也要過個節來慶祝,可見這一家人對生活是多么的熱愛。這收獲的哪里是花生,分明收獲的對生活的熱愛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啊?。?/p>
2、讀一讀4—15段,看看這熱愛生活、積極樂觀的一家人是如何邊吃邊議論花生的?讀“吃花生、議花生”的內容。過渡:兄妹們所說的花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而父親指出的卻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視的特點,而這容易被人忽視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貴的好處。
b反復讀一讀“我”說的話:“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甭撓瞪?,先想一想“體面”“講體面”“只講體面”的各自含義,再深入體會父親對我們的期望。
朗讀最后一段,找一找從哪個詞可以看出父親的話給“我”很深印象。體會“印”字用得準確,體會父親的話對“我”一生的影響?!澳且灰刮覀冋劦缴钜共派ⅲㄉ龅氖称范汲酝炅耍赣H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許地山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長大后他埋頭苦干,默默奉獻,成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個筆名叫落花生。在抗日戰爭中,他為抗日奔波勞累過度而去世,他的確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讓我們一起讀一讀他說過的這句話:(出示演示文稿:我要像花生一樣,踏踏實實地做一個淳樸的人,有用的人,我要為中華而生,為中華而貢獻。)。
1、聽寫生字、詞語。
2、熟讀課文,并能積累居然、開辟、成熟、吩咐等詞語和有深刻含義的句子。
3、抄寫第10段父親的話并能背誦。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根據學習,引導學生概括總結文章簡寫和詳寫。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這樣寫的好處。
聯系生活想一想,像落花生這樣的事物還有哪些?它們各體現出一種什么樣的精神?仿照《落花生》的寫法,試著從身邊的事物中選擇一種寫一寫,盡可能做到詳略得當。題目自擬。
(教師可以提示:粉筆、蠟燭表現一種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青松、荷花表現做人的清高和堅貞不屈等)。
1、自己先把自己的小習作輕聲讀兩遍,爭取用修改符號至少修改兩處。
2、自己給自己評價等級星。
3、個別學生展示朗讀自己的習作。
1、運用詳略得當的寫法,完成課堂小練筆。
2、繼續完成第一課時的閱讀作業,并結合生活實踐,寫出對你的啟發。
人教版五年級教學設計落花生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讀寫“居然、榨油、便宜、愛慕、體面、吩咐、分辨”等詞語。會用“居然”造句。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3、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讀課文,能正確抄寫第10自然段,能背誦課文重點語句。
4、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哪些內容是詳寫的,哪些內容是略寫的,并能初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能學習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寫法,試著選擇一種事物寫一寫。
小學五年級語文《落花生》教學設計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吩咐、茅亭、榨油、價錢、石榴、愛慕”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父親”所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4、學習作者主次分明、借物喻理的表達方式。
1、理解“父親”所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2、初步學習分清文章主次的閱讀方法。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系起來進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一)揭示課題。
1、老師出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它是哪種植物。
“根根胡須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保ò鍟夯ㄉ?/p>
2、花生又叫落花生,(圖示花生生長過程)因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鉆到土里長成花生莢,所以叫落花生。(板書:19.落花生)
這篇課文的作者許地山是現代小說家、散文家。他給自己取的的筆名是“落華生”。這是因為小時候父親關于落花生的'一番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為他一生做人的準則。那么,他的父親關于花生談了些什么,是怎樣談的呢?我們來看課文。
(二)初步感知:
自由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板書: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
(三)重點學習“議花生”。
1、默讀3——15自然段,看看一家幾個人在一塊談論花生?
2、分角色朗讀課文,思考:一家人是怎樣議論花生的好處的?
3、兄妹們所說的花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而父親指出的卻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視的一個特點。下面我們來看看父親對花生是怎樣評論的?(板書:花生——桃子、石榴、蘋果)
4、齊讀父親的話。思考:父親是怎樣通過比較說明花生可貴之處的?(父親認為桃子、石榴、蘋果高高地掛在枝頭,炫耀自己,而花生卻埋在地里。)
5、該抓住哪些關鍵詞語來突出花生的可貴之處?(板書:埋在地里、高高地掛在枝上)
6、指導朗讀。
(默默奉獻、無私奉獻、不求名利,樸實無華……)
8、父親這樣談花生的用意是什么?用——劃出來。誰來讀讀?(父親由花生的特點引申出去,進一步用花生來比喻怎樣做人,由物及人,借物說理,使意思更進一層。)
4、作者“我”對父親的話是不是理解了?從哪看出來的?
(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作者把“外表好看”引申為“只講體面”,把“沒有實用”引申為“對別人沒有好處”,這說明作者不但理解了父親的話,而且深有體會。說出了父親沒有說出的話。
人教版五年級美術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形式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2.通過對繪畫作品的賞析,能夠正確地運用形式美的相關知識評析繪畫作品。
3.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體驗與感受繪畫作品的形式美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促進學生審美觀的發展。
教學重點:
繪畫作品中形式美規律的認識與運用。
教學難點:
運用藝術美與形式美的相關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描述與分析。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說明。
一、導入說明辯論的主題以及辯論的方法。分好辯論組,推舉主辯同學。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可根據需要加入適當的音頻與視頻,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教學中的難、重點,并可更好地達到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作用。
二、新授出示作品,提出問題。
針對所出示的作品,引導學生展開辯論。
根據學生辯論的結果得出結論,引出形式美的法則。學生以組為單位討論。
正反方發言。
三、總結對課堂辯論中各組的發言及學習的成果進行總結。
課后反思。
五年級:《落花生》教學設計
1、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三單元有一篇課文《落花生》,它是一篇現代優秀散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所受的家教。作者許地山,現代小說家、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以樸實洗煉、清新自然的筆墨,寫自己對社會人生的感觸,常寄寓深邃的哲理和優美的情思于字里行間。
2、這篇精讀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經過,通過對花生的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會的人生理想。這是一篇敘事散文,在表達上頗具匠心,所以文章篇幅雖短,卻給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道理。
二、設計理念。
1、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我認為語文閱讀教學只是示例教學。課堂上對課文內容的處理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重點句子,引導學生加深理解,讓學生學得充分,學得深刻。就如《落花生》這篇課文我認為教師應抓住父親所說的這幾句話,作為學習該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教師要善于質疑,設置懸念,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才能培養學生求異性思維。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是借物喻人,教師可設置幾個問題讓學生回答。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哪一類人?也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一類人具備著落花生的這種精神。同時,新課程理念(二)提到的關于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問題。我認為《落花生》這篇課文體現的是一種奉獻精神。當然我們在評析時要賦予落花生以一種主體性,或者說它是主體精神的某種體現?!澳銈兣既豢匆娨豢没ㄉs地長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沒有果實,非得等到你接觸它才能知道。”落花生沒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長,在地下結果。炫耀自己是一種自我欲望的滿足,而把果子埋在地下,卻是十足的貢獻。蘋果在生長的同時由于其顏色、芳香吸引了羨慕的目光,也就炫耀了自己,在生長和死亡的過程中滿足了自我的欲望。但它畢竟還是有果實的。那些只炫耀自己,只滿足自己,沒有果實,絲毫不貢獻的主兒,大概許地山連提也不愿提到它們。也許,落花生的默默奉獻并沒有要以此貶低別的什么,甚至由此引起紛爭、斗爭,它也許只要我們品嘗它,而不要我們去拿它跟別的植物比較。所以我們如果把這種奉獻擴展到人際關系的斗爭、社會的貢獻,甚至到增加許多道德、倫理的內容進去,那就違背了作者的原意。《落花生》沒有要我們把它的哲學當作工具,而只是講了一種人生的意義,傳達一種極高尚的價值觀,而這種價值觀又是那么一種極普遍的植物--花生,那么一塊極普通的閑地,普通的父親母親,普通的故事所產生出來的。一切都是那么通俗。課文重點是在深入理解文章說的幾句話上由落花生的特點進而闡明做人的道理。落花生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類,有著內在的美,有一種默默奉獻的精神。文章否定的是那種“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這種“東西”只會炫耀自己,嘩眾取寵,而無真才實學,外表好看心靈卻不美,對別人、對社會沒有好處,甚至有害,那絕不是美的、有價值的東西。
2、我認為在學習該篇課文時,應該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三、設計思路。
我在設計這堂課時,把父親所說的這幾句話作為學習該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親話的含義,從而抓住課文的重點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領會全文思想感情。另外,為了突破本課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系起來,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具體步驟如下:
(1)、課前,讓學生了解花生的生長特點及有關花生的常識。(學生可通過查找相關資料獲知,課堂上教師可利用課本p48頁插圖,讓學生了解花生的生長特點。)。
(2)、課堂教學中從內容入手,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幾件事。重點從父親說的這幾句話中領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這種品格的人。
(3)、本文語言淺顯,但所說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義。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所說明的做人道理的問題上,教師要注意三點:一要保證學生個體進行充分閱讀、思考和小組進行交流討論的時間。二要注重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系起來,突破本課教學難點,要對作者的立意有所了解,取得認同。三要尊重學生的不同體驗,允許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見解。
(4)、“分清文章的主次”是本組的重點訓練項目,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
(5)、比喻手法所能體現的總是事物的某一方面,而不是事物的所有方面,所以有句名言說:“比喻總是跛足的?!北容^也是一樣。本課中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是僅僅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獻的品格,并非說那三種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際用處。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父親說那段話的目的,不曲解課文的本意。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課文主要講一家人議論花生的好處,教育學生懂得不要只講體面,只求外表美,應該做一個有真才實學,對人民有用的人。
2.初步學會抓住重點段深入理解課文的閱讀方法。
3.培養學生借助具體事例來理解句子含義的能力。
4.學會生字新詞句。
5.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分角色朗讀課文,了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從中體會出做人的道理。
教學難點:
使學生初步學會通過理解重點段來深入理解全文的閱讀方法。
教學時間:3課時。
板書設計。
種花生:買、翻、播、澆。
收花生:居然。
議花生:姐弟說——花生的'好處(直接敘述)。
父親說——花生的可貴(對比)。
做有用的人(引申)。
作業設計:
課內:抄寫詞語、做作業本上的作業。
課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人教版五年級美術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再現性美術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現手段及藝術效果上所體現的主要特征,認識再現性美術作品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征。
2.方法與過程:(l)通過分析、評述,從不同畫種欣賞再現性美術作品,把握美術作品形象與現實生活形象的區別和聯系。(2)通過師生互相討論研究,認識再現性美術作品與表現性美術作品的區別和聯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活動,提高對再現性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引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學會從平淡的生活中發現美和創造美。
教學重點:
了解再現性美術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現方法及藝術效果上所體現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
再現性美術作品與現實生活的區別和聯系,再現性美術作品與表現性美術作品的區別和聯系。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說明。
一、組織教學穩定學生情緒,集中注意力。
二、導入新課1.教師向學生講述本課的目的是為了欣賞和了解再現性美術作品。
2.老師通過課件,向學生展示不同畫種的再現性美術作品并出示課題。
3.請學生談談感受。欣賞再現性美術作品,并發表意見。
三、知識要點講解1.再現性美術作品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術形象并不等同于世界存在的一切自然物象,它是經過藝術家對現實生活的選擇、提煉、概括、改造等藝術加工。
2.優秀的再現性美術作品要形神兼備。再現性美術作品不僅要真實生動地表現外部特征,還要表現對象的精神、性格和氣質。
3.再現性美術作品強調“情”的感受和“美”的體現。任何藝術作品都要以情動人,再現性美術作品也是如此。
4.老師講述并板書:1.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形神兼備3.“情”的感受“美”的體現欣賞并談感受,使學生主動了解再現性美術作品的表現方法和特征,并在一開始就通過討論營造出一種氛圍。
四、分析和討論再現性美術作品的表現特征及藝術效果1.老師引導學生重點分析蔣兆和的《流民圖》和董希文的《開國大典》。《流民圖》是中國畫,是以線條、墨色來再現形體、質感,達到“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效果。該作品創作于1942年到1943年,當時日本侵略者已經踐踏了我國的半壁河山,中國人民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民族的苦難激發了畫家創作這幅中國畫長卷?!堕_國大典》是油畫,以豐富的色彩層次,繪聲繪色地表現人物形象。作品是一幅深為群眾歡迎的革命歷史畫。它表現了新中國開國大典的宏偉壯闊的場面,再現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一劃時代的一刻。
2.通過課件展示中國花鳥畫和油畫靜物,讓學生來談體會。學生可以就課件上的作品發表自己的觀點,與老師共同探討再現性美術作品的表現方法及藝術效果上所體現的特征。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從而獲得新知識。
五、學生討論研究要求學生把握再現性美術作品和表現性美術作品的區別和聯系及再現性美術作品和現實生活的區別和聯系。通過重點分析講解使學生加深對再現性美術作品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解。
六、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和討論,同學們了解再現性美術作品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藝術家通過對生活素材進行藝術的提煉加工并融入藝術家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思想感情和時代的審美理想創造而成。
說一說自己的觀點。
談一談優秀的再現性美術作品應具備哪些要素。自主探索再現性美術作品與現實生活之間關系,再現性美術作品與表現性美術作品之間的關系。
五年級落花生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吩咐、茅亭、榨油、價錢、石榴、愛慕”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父親”所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4.初步掌握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學習作者主次分明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點:
理解“父親”所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教學難點: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系起來進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簡介作者。
1.由謎語“根根胡須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p>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師解題:花生又叫落花生,因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鉆到士里長成花生莢,所以叫落花生。
3.簡介作者:這篇課文的作者許地山是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因為小時候父親關于落花生的一番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決心要像花生那樣,做一個對別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筆名是“落華生”。那么,他的父親關于花生談了些什么,是怎樣談的呢?我們來看課文。
二、理清段落,概括段意。
1.在理解生字、新詞的基礎上,默讀課文。聯系課文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與理解。
2.聽讀課文,學生思考:課文為什么以“落花生”為題,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
3.給課文劃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種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獲節,并為過收獲節做了準備。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寫吃花生時的議論。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四、作業。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課文為什么以“落花生”為題,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
二、學習重點,理解話語,明白道理。
1.默讀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樣議論花生的好處的?
把三姐妹說的花生的好處用上關聯詞說上一句話。
(1)讀一讀第一處議論,你是怎樣理解這段話的,學習小組討論。
(2)你是怎樣理解這段話的?四人小組討論。
(3)學生交流。
適時理解:a花生好,桃子、石榴、蘋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東西都是好的,高高掛在枝頭的東西都是不好的。
c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果實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d父親認為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花生最可貴的一點是什么?你能用一個簡單的詞來概括嗎?(板書:藏而不露)。
(4)讓我們帶著贊美的語氣來讀讀父親的話。
(5)父親向我們講花生藏而不露的品質是為了什么?出示父親的第二句話。
“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
出示“我”的話: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了?!?/p>
理解“體面”、“講體面”“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是怎樣的人。
(6)你對作者的話理解了嗎?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講外表體面而對人沒有好處的人?結合實際,舉例說明。
三、《落花生》一文借物喻理,包含了深刻的做人道理。但這些道理的領悟要得法地引導,從而使學生大膽思維,各抒己見。
四、提供辯題練口才。
1.在現代社會,你想做落花生那樣的人,還是想做蘋果那樣的人?為什么?請各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實話實說。
2.在充分辯議的基礎上完成練習。
以“我要做那樣的人”為題寫一二段話,要求實話實說,有真情實感。
五年級落花生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讀寫“居然、榨油、便宜、愛慕、體面、吩咐、分辨”等詞語。會用“居然”造句。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3.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讀課文,能正確抄寫第10自然段,能背誦課文重點語句。
4.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哪些內容是詳寫的,哪些內容是略寫的,并能初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能學習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寫法,試著選擇一種事物寫一寫。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能學習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寫法,試著選擇一種事物寫一寫。
教學難點:
體會贊頌花生頑強生命力的語句。
教學準備:
演示文稿。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類比導入,揭示主題。
梅花、竹子歷來被中國人所喜愛,他們的清高、淡雅和堅貞往往被用來比喻有氣節、有骨氣、有靈魂的人。比如詩人鄭燮在《竹石》中描寫竹子: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以此抒發自己不畏磨難的錚錚鐵骨。比如陳慧英的《梅花魂》中外公說: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腰。他們就像梅花一樣!這些詩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看似狀物,實則是寫人,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這就是“借物喻人”或“借物喻理”。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這樣的文章《落花生》,看看作者許地山是如何通過寫落花生來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讀破句子,把課文讀正確。)。
1.學生朗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2.檢查朗讀,提示重點字詞的讀音與結構,如茅、榨、榴等。(要求會書寫,會組詞。)。
三、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要求:默讀課文,邊讀邊做批注。)。
1.你對課文哪一部分最感興趣?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入課文的學習。
2.集體讀第一段,了解種花生、收花生。重點體會“居然”一詞。
(1)讀出花生收獲后一家人的`意外、驚喜。聯系生活,會用“居然”造句。
(2)種了就是想收的,為什么收了卻又說沒想到?沒想到什么?為什么沒想到?感悟、體會花生頑強的生命力。
四、品讀課文,研析重點。
1.花生頑強的生命力令我們驚喜、贊嘆,同樣也讓母親高興。在第二段中有一句話表現了母親的高興,誰能幫我們找出來讀一讀。從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過渡:(是啊,一次沒想到的收獲,也要過個節來慶祝,可見這一家人對生活是多么的熱愛。這收獲的哪里是花生,分明收獲的對生活的熱愛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2.讀一讀4—15段,看看這熱愛生活、積極樂觀的一家人是如何邊吃邊議論花生的?讀“吃花生、議花生”的內容。過渡:兄妹們所說的花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而父親指出的卻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視的特點,而這容易被人忽視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貴的好處。
b反復讀一讀“我”說的話:“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聯系生活,先想一想“體面”“講體面”“只講體面”的各自含義,再深入體會父親對我們的期望。
五、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朗讀最后一段,找一找從哪個詞可以看出父親的話給“我”很深印象。體會“印”字用得準確,體會父親的話對“我”一生的影響?!澳且灰刮覀冋劦缴钜共派ⅲㄉ龅氖称范汲酝炅?,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痹S地山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長大后他埋頭苦干,默默奉獻,成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個筆名叫落花生。在抗日戰爭中,他為抗日奔波勞累過度而去世,他的確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讓我們一起讀一讀他說過的這句話:(出示演示文稿:我要像花生一樣,踏踏實實地做一個淳樸的人,有用的人,我要為中華而生,為中華而貢獻。)。
六、作業。
第二課時。
一、檢查聽寫,復習積累。
1.聽寫生字、詞語。
2.熟讀課文,并能積累居然、開辟、成熟、吩咐等詞語和有深刻含義的句子。
3.抄寫第10段父親的話并能背誦。
二、回顧全文,總結寫法。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根據學習,引導學生概括總結文章簡寫和詳寫。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這樣寫的好處。
三、拓展提高,深化主題。
聯系生活想一想,像落花生這樣的事物還有哪些?它們各體現出一種什么樣的精神?仿照《落花生》的寫法,試著從身邊的事物中選擇一種寫一寫,盡可能做到詳略得當。題目自擬。(教師可以提示:粉筆、蠟燭表現一種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青松、荷花表現做人的清高和堅貞不屈等)。
四、交流評價,習作修改。
1.自己先把自己的小習作輕聲讀兩遍,爭取用修改符號至少修改兩處。
2.自己給自己評價等級星。
3.個別學生展示朗讀自己的習作。
五、作業。
1.運用詳略得當的寫法,完成課堂小練筆。
2.繼續完成第一課時的閱讀作業,并結合生活實踐,寫出對你的啟發。
人教版五年級美術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裝飾畫的起源、種類、作用、感受裝飾畫獨特的藝術美。
2、學習裝飾畫的設計方法,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
3、培養將美術作品運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識,激發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習裝飾畫設計的基本方法,嘗試設計裝飾畫。
2、難點:靈活運用裝飾畫設計方法,設計有創意的裝飾畫。
三、教學課時:1課時。
四、課前準備:(學生)彩色紙、彩色筆、繪畫鉛筆、畫框。
(教師)范畫、課件。
五、教學過程:
1、欣賞導入:
(2)說一說:你對裝飾畫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說一說: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怎樣的裝飾畫?
(4)教師小結: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見到這種“與環境協調,起到裝飾、美化環境的畫”。我們把這樣的畫稱為“裝飾畫”。因為裝飾畫具有鮮明的欣賞性和裝飾性,所以人們稱它為:“經過化妝、打扮出來的畫?!?/p>
出示課題:《好看的裝飾畫》。
(5)教師講解裝飾畫的起源,師生共同感受裝飾畫悠久的歷史。
2、交流研究。
(1)欣賞著名的裝飾畫作品,進一步感受裝飾畫獨特的美。
(2)與寫實的繪畫相比,裝飾畫具有怎樣的美感。
(3)通過照片與裝飾畫的對比,學習裝飾畫的設計方法。
3、設計實踐。
(2)學生了解裝飾畫繪畫步驟。
(3)學生了解裝飾畫的組合形式:獨帽式裝飾畫和組合式裝飾畫。
4、嘗試創作。
(2)學生進行創作,選擇完成組合式裝飾畫的同學進行討論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5、課外延伸。
(1)學生作品完成后,在教室展示作品,并填寫說明。
(2)教師組織學生欣賞裝飾畫展,進行自評和互評。
(3)欣賞多種材料制作的裝飾畫。
(4)可以嘗試將自己設計的裝飾畫運用到生活物品中去。
人教版五年級美術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欣賞用各種繪畫工具畫出的肖像作品,感受它們的不同。
2、過程與方法:在欣賞的過程中注意把“形”和“神”結合起來。
3、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人物的外表和神態向同學描述自己喜歡的肖像作品。教學重點:欣賞用各種表現形式的肖像作品,感受它們的不同。
教學難點:在欣賞的過程中體會“形”“神”互相結合。
教學突破:通過教師演示和欣賞、鼓勵等多種方法解決。
教學準備:圖片、繪畫工具等。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具準備情況,穩定學和情緒。
二、講授新課:
1、出示不同表現形式的肖像作品:
(中國畫、雕塑、油畫、版畫、線描)。
在欣賞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所帶來的不同感受,并分析作品所采用的工具和材料特點。
2、探究學習:
請同學們選自己喜歡的一幅作品,進行分析。
這幅作品采用了哪種表現形式?
向同學描述人物的外貌和神態?
你能模仿一下畫中人物的神情嗎?
3、小結:肖像藝術重在傳神,“以形寫神”是我國古代畫家總結出來的一個重要經驗?!靶巍蔽覀兌贾朗侵傅娜说耐獗?;“神”指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在優秀的肖像作品中,形神是皆備的,兩者缺一不可。
三、學生討論:
如何才能把人物的形象和神態很好的結合起來呢?
這就要求我們在認識人物外貌的基礎上再去想象人物的思想感情,去剖析人物的內心世界。
四、藝術實踐:
把課本上《藏族女孩》這幅作品試著用自己喜歡的繪畫方式改畫,并可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上背景。
學生藝術實踐,教師個別指導。
五、課堂小結:
欣賞作品,思考自己的收獲。
從課外書上,網上,雜志上去欣賞更多的人物肖像,并體會人物的外表和神態。板書設計: